
作为一名惯偷,男主达亚早已习惯频繁出入警 局的日子。
虽然每次被放出来的时候,他都要发誓从此金盆洗手。
但转眼就翻 墙进入了别人家。
可达亚怎么也没想到,这一次最寻常不过的偷盗,竟差点让他背上5条命案——
《妄人妄途》
Maareesan
该片是继《调音师》、《误杀瞒天记》、《因果报应》后,又一部印度悬疑片。
依旧是层层反转,将悬念氛围推向极致。
这一切还得从达亚(法哈德·法西尔 饰)翻 墙 入 室 盗 窃 开始说起。
当他趁着夜色偷偷进入屋内开始翻箱倒柜找钱的时候,隔壁屋突然传来窸窸窣窣铁链的声音。
达亚立刻警觉起来,他悄悄走过去推开屋门,竟看到屋内用手铐铐着一个老人。
老人(瓦迪维卢 饰)似乎有些神志不清,把达亚当成了一个叫库玛的人。
因为害怕老人大声呼叫,达亚率先发难。
被他那么一恐吓,老人似乎从混沌中清醒了过来。
他告诉达亚自己有阿尔茨海默病,记忆时好时坏,有次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,儿子库玛找了好久。
所以儿子出门上班后便把他锁在家里。
看到突然出现的达亚,老人表示,只要他愿意弄开这手铐,自己就从银行卡里给他取一笔丰厚的报酬。
达亚也不是傻子,就老头这记忆,能不能记得银行卡密码还是个未知数。
但老头表示,只要看到取款机自己就能想起来了。
在金钱的诱惑下,达亚决定做这笔交易。
就在老头取钱的时候,达亚意外发现其账户中竟然有250万卢比。
他瞬间不淡定了,送上嘴的“大肥肉”哪有不吃的道理?
在得知老头要去另一个城市找朋友后,达亚热情的表示自己也要去那里,可以顺道送他过去。
这样既能让老头免于乘坐拥挤的大巴,自己也能挣点油钱。
一开始,老头并不愿意,毕竟两人都不算认识。
但架不住达亚的再三邀请,最终答应与他同行。
可达亚没想到的是,因为老头的记忆时好时坏,这一路上他可是被折腾惨了。
有一次达亚在路边休息抽烟的时候,被老头认成了儿子库玛。
二话不说就上前给了他一个大嘴巴,怒斥他敢在老子面前抽烟。
但最让他生气的是,这一路上花了他不少钱。
因为老头身上没有现金,银行卡密码也老是忘记,所以达亚只能自己垫付。
不过,达亚也不是吃素的,有次他决定用些“非常手段”,让老头出出血。
在骑车时,他故意撞伤了路边的羊,村民闻讯赶来,强硬地要求赔偿,并扬言不赔钱就休想离开。
达亚表示这一路上自己的钱几乎都花完了,所以这笔赔偿费只能老头出。
好在老头这时记忆正常,他给了达亚银行卡又告诉了密码。
当兴奋的达亚输入密码的时候,卡里的余额却只有8000多了。
他有些懵逼,250万呢?
原来是老头情急之下给了他另一张卡。
此时的达亚没有了最初的耐心,他决定跟朋友迦纳许联手,一起将那笔巨款弄到手。
就在他准备按朋友计划悄然改变行程,将老头带到一个秘密点的时候,老头却告诉他要去找的人其实不是朋友,而是自己小舅子。
他这趟旅程的真正目的就是向小舅子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250万卢比。
250万+250万=500万?
达亚大喜,还是先留老头一命吧。
可真正到了目的地,达亚提醒老头别忘了向小舅子要钱。
谁成想老头告诉他,其实小舅子在一星期之前就把钱汇给他了,是他自己忘了。
这一次,达亚并没有觉得自己被耍而怒火中烧,他甚至有点同情面前这个老人。
因为从他小舅子口中得知,老人和妻子没生下孩子,便领养了他的孩子……
而且这一路上,老头除了爱忘事,老让他垫钱之外没其他毛病,两人相处的倒也融洽。
可达亚并不知道的是,这位坐在自己车后座和蔼可亲的老人竟然是一起连 环 杀 人 案的凶手。
目前为止他已经杀 害了三个人,他们有的是狱 警,有的是纺织店老板。
此刻老头正在筹划第四个……
与此同时,警 察也在抓紧搜查凶手的下落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人成为了连 环 杀 人 凶手?他又为什么要伪装失忆?
老人的妻子米娜曾是一家非盈利组织机构的儿童心理师,她为无数孩子做过心理咨询。
这天,一个叫玛杜的女生在母亲的陪同下前来求助。
女孩的母亲告诉米娜,女儿遭到了其老师的X侵。
更可恶的是,这名老师还拍摄了视频作为要挟,先是把玛杜介绍给自己的朋友,后来又要求玛杜把自己的朋友丹亚介绍给他。
直到朋友丹亚有一天失踪,警 察上门找她问话,她才向妈妈和盘托出自己的遭遇。
作为心理咨询师,米娜为她们在报案的时候提供了帮助。
但案子还没有调查清楚,玛杜就自 杀了,朋友的失踪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其实像玛杜这样的案子,心理师米娜接到过不少,她虽竭力为那些孩子伸张正义,却常感无力。
不仅因为犯罪分子难以被惩罚,更因为大多数受害家庭,最终都会为了保全声誉而放弃诉讼。
对此,米娜也从不忍心责备,毕竟只是向她这个“外人”讲述就已经需要足够的勇气了。
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,她为这些孩子的遭遇愤愤不平,可天不遂人愿,有段时间米娜的记忆力越来越差。
在一次为X侵少女出庭作证的关键时刻,她竟因记忆空白而无法陈述,最终导致罪犯逍遥法外。
经医生诊断,米娜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病。
眼看着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,于是,她趁自己在清醒的时候,把曾经接手的案子详细记录在了一个笔记本上。
又一次在意识混沌之际,她告诉丈夫,为了那些得不到法律正义孩子,为了那些不敢站在法庭上的孩子,把那些犯罪者都杀了吧。
看着眼前这个都快要把他遗忘的妻子,心里却始终挂念着那些曾受到伤害的孩子。
老头的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清醒时的米娜更是痛苦万分,尤其是意识到自己再也没办法帮助那些孩子,最终她选择了自杀。
于是,为了完成妻子的“遗愿”,老头决定杀 掉那些罪恶之人。
他来此地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干掉侵害了玛杜的老师。
一切都很顺利,在杀 掉老师后,老头成功“积攒”了4颗人头。
他的下一目标,是玛杜遗书中提到的另一名凶手,一个叫亚伦的皮条客。
就在老头追寻此人的时候,因一次意外,达亚发现老头根本就没得阿尔茨海默病。
他回想起这一路上老头的所有反常举动,比如住宿登记的时候老头总是看似无意的把登记本推给他来填写……
怒不可遏的达亚决定跟好友迦纳许一起给老头上一课。
可就在这时,老头终于调查清楚,达亚的好友迦纳许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亚伦。
眼看着自己暴露,迦纳许也不装了,他恶狠狠地朝着老头便扑了过去。
而达亚又会如何选择,小派就不剧透了,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。
《妄人妄途》是一部很印度式的多段反转片,整体来说还不错,但如网友所说,故事要是能精简一点体验会更好。
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,剧情从一开始的小偷算计阿兹海默症老人,逐渐演变成了“猎人反成猎物”的心理博弈。
电影通过这段荒诞的旅程,引发了一场关于人性、罪恶、贪恋与道德困境的思考。
不过,影片并没有因反转而反转,它通过这个故事尖锐地触及了司法不公、弱势群体维权艰难以及家庭安全感等现实问题。
片中玛杜在学校受到老师侵害的时候,她曾请求母亲给自己转学,却始终没有提及原因,而每天忙于家务的母亲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。
直到好友的失踪,警 察上门调查玛杜,母亲才从崩溃的女儿口中得知一切。
只是,虽然后面曾带女儿去做儿童心理咨询,但为了其声誉,更害怕丈夫的不满,这位母亲最终放弃了咨询同时放弃了诉讼。
孤立无援的玛杜,背负着被侵害的创伤与导致好友失踪的罪恶感,选择了结束生命。
母亲这时才幡然醒悟:作为家人,他们从未给女儿足够的安全感,他们将声誉看得比一切都重要,这也正是玛杜作为一名受害者不敢向家人求助的原因。
除了家庭安全感,社会安全感同样“匮乏”。
在印度,平均每18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强J,而且在这其中,很多受害者根本不敢报案。即使报案了,强J案的定罪率也不足30%,甚至审理周期有的竟长达7年。
这般困境对于受害者来说,无异于在漫长的黑暗隧道中独自前行,看不到光亮。
当她们终于鼓起勇气打破沉默,所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低效且充满质疑的司法系统、更是习惯于指责受害者的社会环境。
(《印度的女儿》截影)
每一次庭审的延期、每一次证据的质疑,都是对身心的再度凌虐。
这种系统性的漠视与拖延,对寻求正义的受害者无疑造成了二次伤害。
迫使无数受害者在绝望中放弃,在沉默中独自承受终身的创伤。
这不仅是个体的悲剧,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。
该影片在借该故事揭露社会不公的同时,提出了一个核心道德难题:当法律无法伸张正义时,私人复仇是否具有合理性?
这个问题引人深思!
图源于网络
Toffee / 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