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说实话,这几年真正称得上出色的日剧并不算多,但即便如此,其中一些作品仍能凭借话题度成功“出圈”。
比如《浪漫匿名者》,尽管剧情略显俗套、豆瓣评分也只有6.7,但因为小栗旬与韩孝周这对日韩男神女神级的联袂主演,直接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。
(《浪漫匿名者》)
除浪漫爱情题材,还有设定清奇的荒诞喜剧《一点点超能力》。
它讲述一位47岁被辞退、人生跌入谷底的中年大叔,离婚后入职新公司,竟被分配了“漂亮老婆”,又意外获得“拯救世界”的超能力。
(《一点点超能力》截影)
同样引人注目的,是由能年玲奈主演、融合复仇与成长元素的日式热血剧集《王将英雌》。
此外,当然也不乏关注“人 权议题”以及揭露“乱zhèng引发惨案”的犯罪剧——
《夜之路标 -围绕某嫌疑人的记录-》
夜の道標 -ある容疑者を巡る記録-
这部剧的导演是日本知名电影人森淳一,其代表作包括《小森林》系列、悬疑片《重力小丑》与犯罪片《看不见的目击者》。
他的创作风格虽然多变,却始终擅长以平缓的叙事节奏展现深刻主题。
双男主中,饰演“刑 警”的是拥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吉冈秀隆,他曾两度摘得日本电影学院奖“最佳男主角”。
“嫌疑人”则由“马甲很多”的野田洋次郎出演,他从乐队主唱成功跨界,曾主演《百万日元的女人们》《编舟记~我要编纂辞典~》等作品。
01
学生是头号嫌疑人
不同于以往的犯罪悬疑剧,本剧开篇便打破常规,一张通缉令直接宣告了凶手的身份。
1996年11月的某个深夜,补习班老师户川惨遭杀 害,而涉嫌行凶的,是他辅导多年的学生阿久津(野田洋次郎 饰)。
随着刑 警平良正太郎(吉冈秀隆 饰)的调查,案发现场的情景逐渐被勾勒出来。
死者经营一家残障儿童补习班,第一发现人是前来上课的一对母子,他们因为没人应答而进入屋内,赫然发现倒在地上的老师,身旁正是作为凶器的书档。
一切证据都指向阿久津:凶器上有他的指纹,监控也拍到他杀 人后径直走向警局,仿佛打算自首。
但就在门口不远处,他又选择转身离开,随后彻底消失不见。
据调查,患有轻度精神障碍的阿久津,曾因无法适应常规教学而被母亲送入户川的补习班。
然而令人费解的是,自他小学六年级到高中,他与户川老师相处十分融洽,老师更被他视为“人生引路人”般的存在。
在其他家长眼里,户川老师始终也与“善良”“无可替代”这样的评价紧密相连。
起初,平良怀疑户川老师的“好”只是一种伪装,也许他会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体罚或虐待学生?
但所有接受询问的学生无一例外,都对老师交口称赞。
他从未有过不当行为,为帮助学生融入社会,他还会不厌其烦地与家长交流,甚至亲自陪同他们走访学校、考察职场。
这样一位备受爱戴的老师,又怎么会与学生结下深仇大怨?
如今从老师身上已找不出破绽,那么问题也可能出现在嫌疑人阿久津身上。
平良调整了调查方向,决定双线并进:一边追捕嫌疑人的下落,一边深入挖掘其作案动机。
02
作案动机
一名在超市打工的独居女人(泷内公美 饰)回到家中,却总是刻意准备双人份的餐食。
只见她端着餐盘,动作谨慎,步伐间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不安,最终停在家中最隐蔽的角落——地下室入口。
门被轻轻推开,阶梯向下延伸。
就在她走下楼梯的刹那,昏暗的光线中,沙发上静坐着的人影逐渐清晰——正是失踪两年的阿久津。
一个人能消失整整两年,唯一的解释就是有人在帮他。
从对话中得知,女人是阿久津的同学,正是由于她的坚持,才让本无心隐匿的阿久津,悄然藏身于此。
画面转回平良的视角。
他始终在思考,案发前夜究竟发生了什么,才成为致命的转折点?
导火索难道是凶手与死者之间的最后一次对话内容?
与此同时,平良发现阿久津曾有过一段婚姻。
接受问询的前妻表示,他们没有发生过任何争吵或矛盾,离婚是因为生不出孩子。
尽管阿久津患有精神障碍,但婚后二人都曾真诚地期待他们孩子的到来,憧憬着彼此扶持,共建幸福家庭的美好愿景。
可迟迟怀不上孩子成了他们这段关系中无法解开的心结。
前妻一度将责任归咎于自己,最终因愧疚而主动提出离婚。
直到她再婚后迅速怀孕,阿久津才意识到,没有生育能力的其实是他自己。
平良写下推论:孩子问题是导致阿久津婚姻破裂的关键。那么,他与老师最后的对话是否也围绕“孩子”展开?
双方是否在此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,最终触发阿久津的极端行为?
03
生育的权利
本剧为日本WOWOW电视台2025年推出的五集悬疑社会剧,改编自芦泽央的同名小说,原著曾获第76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“长编暨连作短编集部门”奖项。
作品在叙事上融合了本格派的谜题构建与社会派的的现实内核,其震撼力在于案件与沉重历史的紧密勾连。
剧集直指日本《优生保护法》的历史之恶。1948——1996年期间,日本以“改进人口质量”之名推行该法,允许政 府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,对智力残障、精神疾病等群体实施强制绝育手术。
而这一切的根源,是社会对所谓“劣等基因”的系统性歧视。而这歧视,也最终酿成了一个时代的悲剧。
故事中,户川老师曾对阿久津说:“没有哪个孩子是不该生的。”这句话成为阿久津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柱。
讽刺的是,户川老师却同样认同“有缺陷的孩子不应再去生育下一代”的观点。
因此,在阿久津15岁那年,老师带他做了绝育手术,而他对此一无所知。
当阿久津多年后得知真相,这残忍的事实彻底击垮了他。他找到老师对质,对方却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没错。
“强制绝育”本身就是对生育自由权的剥夺,这直接引向一个更根本的质问:究竟谁有资格来判定谁更“值得”生育?
剧中阿久津被强制绝育,而另一个角色波留则在其父亲的教唆与恐吓下以碰瓷为生。
对比之下,利用孩子牟利的行为,与那些虽可能生下“不完美”孩子却付出真爱的父母相比,哪一种更为“残酷”?
剧集并未止步于简单的批判,它通过一位智力缺陷、屡遭侵害的女同学的处境,将反思推向更深处——
当“绝育”在她的悲剧中竟呈现出一种无奈的“保护”色彩时,我们真正应该谴责的,难道仅仅是个体的恶意,还是那个迫使她陷入如此绝境、全面失能的制度与保护体系?
剧集终会落幕,但“优生主义”的幽灵从未远离。
它提醒我们,任何关于“生命价值”的排序,都可能是通往深渊的第一步。
图源于网络
腊月初八 / 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