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上半年,两部高分医疗剧《匹兹堡医护前线》和《夜班》为我们真实展现了医护人员的高能日常。
前者是急诊室的故事。从清晨7点到晚上10点这15个小时的“兵荒马乱”。这里如同高压锅,所有人都在崩溃的边缘,却根本没时间崩溃。
(《匹兹堡医护前线》截影)
后者则聚焦于病房的夜班护士:她们每秒都被工作填满,时刻都在应对突发,如陀螺般旋转,根本不容喘息。
(《夜班》截影)
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影片同样是跟医疗相关。
它聚焦于急救员的故事,真实展现了他们24小时轮班的工作日常。
有人干了不到半天就辞职了。
只因不仅差点被枪击,还被一位k嗨了的女士“喷射”了一身。
作为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的医疗人员,他们是伤者生命线上关键的一环,也是为生命争取时间的最初守护者。
而劳累过度、精疲力竭也是他们的工作常态——
《三级警戒》
Code 3
影片虽然用喜剧的形式呈现,但探讨的却是相当沉重的社会现实议题。
它巧妙地将急救员的日常困境包裹在幽默荒诞中,让你在笑声背后感受到一丝沉重。
这是兰迪(雷恩·威尔森 饰)做急救员的第十八年九个月。
这份工作,大多数人做不满一年,即便是能力出众者,也很少有超过五年的。
将近20年的工作经历,对急救员这份职业来说,兰迪无疑是王者。
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可以坚持这么久,大家只知道,他总能在两三个月内“击垮”大多数搭档。
搭档迈克(里尔·莱尔·哈瓦瑞 饰)是目前为止跟他合作最久的,而两人今天又迎来一位名叫杰西卡( 艾米·卡里诺 饰)的新人。
面对女孩的加入,兰迪表现的并不友好。
他告诉杰西卡,在工作的时候「我的规矩就是规矩」,语气强硬,完全是一副混蛋样。
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——从早上七点到隔天清晨七点,他们三人都必须待在一起。
因为早上没来得及吃早餐,兰迪希望抽空去吃口东西。
但急救电话一个接着一个,根本不给他觅食的时间。
接到养老院电话,称有一位老人呼吸有点困难。
等三人赶过去才发现,老人已经去世,至少有五六个小时了。
护工害怕自己的失职被发现,声称自己几分钟前检查的时候,老人还好好的。
养老院的护士长对三人的判断提出质疑,迈克用专业知识以及冷嘲热讽回应了对方,最终喜提投诉……
一名男子酒后骑摩托车,从大马路上摔了出去。
一根棍子不偏不倚直插右眼。
在为男子做紧急包扎的时候,杰西卡原本只处理了那只受伤的眼睛,兰迪却命令她把另一只眼睛也包起来。
杰西卡不解,但兰迪却不容她质疑自己。
搞得躺在地上的病人还得调节两人的矛盾……
另一名患者是一个叫查理的黑人,他患有精 神 疾 病。
医生每月只开20颗药,药一吃完,他的病情便会发作,每次都声称自己是美国总统,要所有人听从他的安排。
虽然只要将他制服送到医院,一切都将相安无事。
可问题是查理体型庞大,兰迪和迈克在他面前犹如小鸡崽,好几次被揍的屁滚尿流。
多次吃亏后,两人学会了智取,假装是特勤局的人,要带他去白宫。
原本计划很顺利,警 察的突然到来打乱了一切,查理再次失控。
一个大块头黑人,还是个危险、不可控分子,所有buff叠满,白 人 警 察手里的枪蠢蠢欲动。
三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……
作为新人,对杰西卡来说,这一天的经历实在是太丰富。
她不仅感受到了急救员24小时高强度的工作,更看到了这个职业背后的现实困境。
杰西卡曾告诉兰迪和迈克,她来这里的原因是想救人。
可她话一出,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。
他们见过各色各样的伤患,也见证了无数死亡,尤其是做了急救员近20年的兰迪。
他也曾向年轻的杰西卡一样想做一个“英雄”,每当手上掌握着别人性命的时候,他总是格外在意。
可久而久之他发现,这种在意,反而最容易把自己推向绝境,也最容易“害死自己”。
他闻过大脑的气味,见过脸部和手臂被撕裂的伤者,也目睹过被放在微波炉里死去的婴儿……
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,早已深深刻入兰迪的脑海。
正因见得太多,面对工作中的生死场景,兰迪发展出一种“看淡了的心态”——这也正是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的心理防御机制。
可即使有层层防御,依旧会被不小心打破。
片中有一男孩在打棒球的时候,胸口被球击中,昏了过去。
赶到现场后,三人迅速对男孩展开了施救,成功使他恢复了脉搏。
在去医院的路上,男孩表示自己胸口很痛,不断询问自己会不会死。
兰迪原本不打算正面回答这个问题。
可看着男孩虚弱而惊恐的眼神,他还是没忍住,轻声安慰道:“你会没事的,我保证”。
刚说完,男孩再次陷入昏迷。
因为棒球击中的是心脏区域,虽然以最快的速度将男孩送到了医院,最终还是未能救回。
这件事让兰迪陷入深深的自责,他觉得自己给了男孩承诺,却没能让它实现。
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那并不是他的错,可无法原谅自己的兰迪将背负这个沉重的枷锁过完自己的一生。
影片以高度紧迫的节奏感,真实展现了美国救护人员紧张疲惫的日常。
在展现他们工作的同时,也尖锐地指出了急救人员面临的社会问题,努力工作多年,薪水依旧少的可怜。
不仅薪资偏低,他们也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。
兰迪去买咖啡,看到吧台处的一块牌子上写着,英雄免费,他表示自己是急救人员,但店员告诉他,只有消防员和警 察才免费。
除此之外,他们甚至得不到医院同事的尊重。
急诊室医生一直都在超负荷工作。
医护人员们疲惫不堪,带着黑眼圈,汗流浃背地奔波于各个病床之间,却被管理层要求,对待病人要更友善一点。
当救护车接二连三地送来病人,一位医生将自己的怨气撒在了兰迪身上,他总是不由分说地指责兰迪,挑剔他的不足。
而这一矛盾的根源,只因行政部门不肯雇佣足够的员工,这背后,折射出医疗系统的结构性困境。
另一方面,影片中还提及了美国底层民众的医疗困境。
片中迈克的妈妈被诊断出癌症。
她本有保险可覆盖医疗费用,却在真正要用的时候被告知保单有问题。
随后便陷入了与保险公司无休止的争论,在这一过程中,癌症扩散,母亲去世。
这一情节不免让人联想到,2024年12月4日,轰动全美的一场医保刺 杀事件——美国医保巨头汤普森在纽约曼哈顿地区被枪 杀。
凶手是一名26岁的藤校毕业富二代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据说在现场留下的子弹壳上,发现了凶手写的单词:“depose(罢免)、deny(否认)、defend(辩护)”。
这正是保险公司臭名昭著的三D「拒保」流程。
种种压力之下,再也承受不了的兰迪决定辞职……
《三级警戒》表面上讲述的是急救员的故事,但内核却指向更广泛的社会现实。
片中的“三级警戒”状态,隐喻了当代社会多种系统运行的临界状态。
杰西卡以观察者的身份,为观众展现了急救工作的残酷与荒诞。
但在这个过程中,她也学到了不少知识。
事后她询问,为何要将那名眼睛被棍子刺伤患者的好眼也一并包扎。
兰迪告诉她,棍子插入眼睛的深度他们当时并不明确,而人的双眼是协同运作的。
包扎好的眼睛,是为了避免健康眼的转动,带动受伤眼的移动,从而防止棍子进一步移位,损伤大脑。
影片聚焦急救员24小时的窒息高压,没有英雄神话,只有凡人肉身与崩坏系统的对抗。
经历无数次的抱怨和无数次想放弃,但等下一个天明,还是会重新回到这里,开启新一天的工作,或许有些职业就是自带使命感吧。
而生命无常,在生死面前一切伪装都被剥离。
死亡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,无论你曾拥有怎样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的一生,最终都会迎来同样宁静的谢幕。
它平等地给予每个人一场永恒的长眠,而在此之前,我们平等地拥有阳光、空气与爱。
图源于网络
Toffee / 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