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只有半截身子的“丧尸美队”,战斗力却并没有被削弱,与红卫打得有来有回。
但在一番打斗之后,却因为“体重压制”而被变成了一滩肉酱。
让人唏嘘不已,美队这个下线方式可谓是草率啊。
今天小派要给大家介绍的是2025年9月在Disney+上线的《漫威丧尸》,这是一部由漫威IP《假如…?》(What if…?)衍生而来的动画迷你剧。
《漫威丧尸》
Marvel Zombies
一切始于《蚁人2》中初代黄蜂女在量子领域被一种量子病毒感染,当汉克博士将她救回现实世界时,病毒也随之扩散。
美国队长、钢铁侠、绯红女巫、奇异博士等众多强大的复仇者也相继被感染。
与普通丧尸不同,丧尸化的超级英雄保留了感染前的超能力、战斗技巧,甚至部分智慧。
但无法抵抗吞噬活人的原始欲望,这使得他们比任何敌人都要可怕。
《漫威丧尸》作为一部独立动画剧集,以其“超级英雄丧尸化”的概念设定与TV-MA级的暴力尺度,在漫威宇宙的众多作品中显得独树一帜。它成功地将超级英雄题材和末日丧尸恐怖元素融合,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。
核心概念充满了戏剧张力与颠覆性。本片将受人爱戴的超级英雄转变为被原始饥饿感驱动的丧尸,打破了超级英雄总是组团拯救世界的常规叙事,探讨“如果拯救者完全变坏”这一极其黑暗的假设。
这样前所未有的设定,极大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。
紧凑的节奏感也是值得一提的优点。这部动画叙事效率非常高,在短短四集、每集约30分钟的篇幅内,剧情迅速建起末日世界观,并推进主线剧情,几乎没有冗余的情节。
这种快节奏非常适合追求爽快观感的观众。
无论是丧尸英雄们撕裂、吞噬场面的直接呈现,还是整个文明崩塌后的废墟景象,都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末日的残酷与真实。且打斗画面设计流畅且充满暴力美感,例如“blade knight”拿着长刀与对手打斗时的利落感,是其他动画都追赶不上的。
但是,在惊艳的表象下,作品在叙事逻辑与世界观构建上的一些争议,同样也不可忽视。
剧中一些关键剧情的处理显得过于潦草。比如,面对丧尸潮时雷神的风暴战斧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威力,攻击效果被戏称为“刮痧拔罐”。
再者,作为地球最聪明头脑之一的托尼·斯塔克,被“强行降智”,在剧中并未展现出他该有的智慧——研发病毒解药亦或是疫苗。
以及主角团其他成员下线时的突然与不合理性,比起感动,更让人觉得是在做“无谓的牺牲”。
由于篇幅限制,剧集在试图描绘众多角色时显得力不从心。
新引入的角色(如Blade Knight)和原有英雄(如绯红女巫)的登场和退场都十分突然且草率,缺乏足够的铺垫,使他们更像是推动剧情发展的“工具人”,而非是有血有肉的角色,这样很难让人产生共鸣。
为了追求快节奏和感官刺激,剧集还放弃了一些更为重要的东西,如对英雄自我挣扎的反思与探讨。
如丧尸英雄们体内是否还残存着自我意识与原始冲动的挣扎?又或者是在末日环境下,很少存在人人圣母的情况,每个人内心复杂的人性抉择——救,还是不救?
《漫威丧尸》无疑在视觉创新、概念突破、感官刺激方面取得了成功,为漫威宇宙的多元化探索迈出了勇敢的一步。IGN等媒体给出的8分评价,正是对其新鲜感和娱乐性的肯定。
然而,它在世界观逻辑的自洽性和部分角色塑造的深度上的妥协,也使它成为一部有遗憾的剧作。
它在观众中的两极分化评价恰恰印证了这一点:追求爽快和猎奇感的观众会十分享受,而看中剧情严谨性和角色弧光的观众则会感到失望。
图源于网络
石安浅 / 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