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我们先聊一个能让职场人瞬间共情,并且可能正在你身边发生的话题——
打工人,究竟能闯多大的“祸”?
你脑海里的“翻车现场”,是不是这几类经典款:
把吐槽朋友的微信,一个手滑发进了有老板的大群;
给领导订机票居然看错时间;
重要汇报时PPT突然蓝屏;
投标书上的金额,活生生少写个零;
视频会议时忘关麦克风,全家老小的动静现场直播……
是的,这些确实很“社死”,足够在公司被“缅怀”一阵子。
但对大多数打工人来说,这种量级的尴尬,基本活不过一周就会被新的八卦取代。
那么问题来了——
用电梯门夹了总裁的头,还连续夹两次,这算不算精准打击?
给领导倒茶,却让开水划出完美抛物线准确浇在领导裤裆上,这又是什么水平的操作?
但真正的“祸事天花板”,会藏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。
比如,你屁股底下那把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办公椅。
一件普通的办公家具决定“叛变”,引发的远不止是哄堂大笑。
接下来说到的这部剧,就通过一把“椅子”告诉我们,一个玩笑式的开端,如何成为一场噩梦的序章——
《椅子公司》
The Chair Company
01
崩塌
晚餐时分,家人齐聚。
妻子举起酒杯,庆祝丈夫罗恩(蒂姆·罗宾逊 饰)升任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负责人。
她眼中满是骄傲,而罗恩的神色中也流露着事业步入新轨道的十足自信,俨然一副人生赢家的姿态。
但这温馨的中产图景,脆如薄冰。
“裂痕”,出现了。
只因为年轻女服务生一句“不常逛商场”,罗恩竟莫名与之抬起杠来。
眼见气氛不对,妻子赶忙打圆场,说罗恩这是为明天项目启动会的演讲紧张过头了。
然而,真的只是紧张吗?还是一种更深层的不安,在觥筹交错间已按捺不住,悄然探头?
真正的“崩塌”,发生在原本属于他的高光时刻。
演讲台前,罗恩逻辑清晰,展望动人,收获了预期的掌声。
可就在他志得意满,准备落座的那一刻——
“咔嚓”!
支撑身体的办公椅毫无征兆地分崩离析,众目睽睽之下,罗恩四仰八叉地摔倒在冰冷的地板上。
会场一片死寂。
几秒钟后,巨大的羞辱感才伴随着疼痛一同苏醒。
罗恩被同事搀扶起来,试图用玩笑化解尴尬,但其他人只是牵动嘴角,报以礼貌而僵硬的表情。
他不敢再坐,也无法离场,只能像根旗杆似的杵在台上,熬过会议剩下的每一分钟。
后半段的内容他已完全听不进去,所有的声音都变得模糊,唯有自己摔倒的慢镜头,在脑中循环播放。
对罗恩而言,这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漫长的一场会议。
散会后,他跟随人群走出会场,仿佛每一句窃窃私语都是对他狼狈模样的讥讽。
回到办公室,他几乎是本能地钻到了办公桌底下。
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,他卸下了所有伪装,情绪彻底决堤——他抓狂了,内心在呐喊:“这么重要的场合,居然会发生如此离谱的事!”
尊严,连同那把椅子,碎了一地。
如果故事到此为止,这或许只是一则职场轶事。
但罗恩的执拗,将事件推向了不可控的边缘。
翌日,同事们都默契地避开此事,罗恩反而主动自嘲。
大家顺势开起玩笑,有人戏谑“罗恩长眠于此,卒于椅子跌落”,这句带刺的调侃再次刺痛了他的神经。
椅子的生产商名叫“特卡”,罗恩试图向厂商讨个说法,却发现客服电话是外包的,不仅一问三不知,态度也是格外冷淡。
被无视的感觉,比当众出糗更令他愤怒。
一股无名邪火在胸口左冲右突,烧得他坐立难安。
02
死磕
在罗恩心里,跟这家椅子公司的事,算是翻不了篇了,必须掰扯个明白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还真让他搜到了“特卡”公司的企业邮箱。
罗恩狂喜,立刻化身为“同事摔倒的目击者”,奋笔疾书,用饱含悲愤的笔触,详详细细添油加醋地重新描述了启动会上那“灾难性”的一幕。
字里行间,都在控诉这把破椅子如何毁掉了一个精英人士的脸面。
“嘻嘻”
他怀着沉冤得雪的激动心情,郑重地点下了发送键。
然后,系统提示像一记耳光扇在他脸上:“邮箱地址无效。”
罗恩要气疯了。
自己简直像个对着空气打拳的小丑,所有的愤恨都打向了虚无。
“不嘻嘻”
他不死心,再次打通客服电话,咆哮着自己的诉求——
厂商必须道歉,再宣布大规模召回。
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,出丑不是因为我的愚蠢,而是椅子本身的质量问题。
电话那头传来的依旧是冷冰冰的官方辞令:如果能提供有人受伤的医学证明,公司法务部“可能”会跟进。
“可能?!”这个词又把罗恩点燃了。
可就在气血上涌的刹那,一个荒唐的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。
如果没法证明“已经受伤”,那要是能证明有人“正面临”受伤的风险呢?
罗恩将目光投向了多丽丝——那位腿脚不便的年迈同事。
逻辑很简单,若是连他这般体格都能被椅子暗算,那么多丽丝就是验证危险性的“最佳观察对象”。
他甚至开始阴暗地期待“意外”重演,好坐实自己的控诉。
此时的罗恩,完全走火入魔了。
因此,当同事道格拉斯几次三番地找多丽丝闲聊,正好打乱“观测计划”时,罗恩罕见地摆起官威,当场发了脾气。
争执中,他又不慎弄疼了道格拉斯的脖子,这事转眼就被告到了上级那里。
还有更糟的,先前摔倒时罗恩无意中的一瞥,竟被女同事咬定是“蓄意偷窥”裙底。
对方不依不饶,扬言要诉诸人力资源部。
这把破椅子好像带着某种诅咒,罗恩越折腾,就让自己在泥潭中陷得越深。
但事已至此,他自然不甘心放弃。
循着线索找到“特卡”的地址,闯入的却是一个“超现实”的领域。
这里没有运转的流水线,没有忙碌的工人,只有空旷的厂房。
昏暗光线中,一个一人多高,静默矗立的红色气球,散发着说不出的诡异。
尖叫声猛然在耳边炸响,罗恩被吓得仓皇逃窜。
一切都太不对劲了——这里似乎压根不生产椅子,只生产恐惧。
这一连串的恍惚让他工作出了差错,险些酿成工地事故,被上司严厉警告。
终于,他决定放弃追查。
放过那家该死的椅子公司,也放过自己。
可就在当晚,刚走出办公楼的罗恩就遭到了袭击。
陌生男子冲他饱以老拳,并恶狠狠地警告:别再查那家椅子公司了!
这把椅子背后,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?
为何一家生产商会对消费者的投诉采取极端的手段?
罗恩的追查,触动了哪个利益集团的神经?
当普通人的生活被拖入深不可测的阴谋漩涡,他又该如何挣脱这越来越紧的绞索?
03
内耗or反抗
《椅子公司》开播三集便斩获烂番茄100%新鲜度和IMDb7.7的好口碑,是近期质量颇为上乘的喜剧。
导演安德鲁·德扬(《翡冷翠十日谈》)与亚伦·施密伯格(《不同的男人》)为剧集奠定了独特的叙事基调。
在轻快的节奏和荒诞到近乎怪异的剧情中,观众见证了大型“社死”现场,以及因为追查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。
从经典喜剧综艺《周六夜现场》走来的蒂姆·罗宾逊,用略带夸张的“小品式”表演,成功塑造了罗恩这一角色。
从演讲时的意气风发,到摔跤后强装镇定的苦笑,再到钻到桌下的抓狂,每一个表情都让观众在爆笑之余嗅到一丝真实的辛酸。
而剧集也通过极致的荒诞,戳破了中产阶级看似坚实的光鲜外壳。
这与之前的《掩耳盗邻》有着很多类似之处,两者都讲述了体面生活如何因偶然事件而迅速崩溃。
维系社会身份的那些“规则”“理性”是何等的不堪一击。
也许有观众会质疑:太小题大做了,不过是坐塌了一把椅子,何必较真?这不是在“内耗”吗?
其实,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椅子本身,而在于事件发生后系统的反应。
当一个人试图通过客服电话、企业邮箱等正规途径维权时,却发现它们全都形同虚设。
“求告无门”的处境,才是真正击垮罗恩的原因。
一把办公椅的坍塌,同样隐喻着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本就存在的脆弱性。
轰然过后,尘埃尚未落定,罗恩已经迎头撞上一整套无法沟通的冷漠机制。
个体的渺小与系统的庞大形成残酷对比,无力感油然而生,这正是当代打工人普遍焦虑的根源。
罗恩的执着,本质上可以算作一种反抗。
本剧共8集,关于后续剧情的发展,小派最大的期待是千万别落入“背后是跨国犯罪集团”这类俗套解释。
至于罗恩的追查,会否像打开一个“套娃”——每一层都更怪诞,但核心却始终是空的?
有时候,“无意义的威胁”往往更具压迫感。
有时候,生活的动荡恰恰源于日常秩序的骤然失效。
有时候,那把貌似稳固的“椅子”,或许从未真正牢靠过。
图源于网络
软饼干 / 作者